从自己的培训心态看家长接受新事物的心态-家培师训感悟

来自Joy老师的分享,以及对儿童观的理解

文/Joy

在培训之时,便思如泉涌,几次想提笔写下感想。但最终我还是忍住了。原因之后一个,我相信“实践出真知”。培训后的感想都是基于理论的,没有真正去操作过,体会肯定不会深刻。现在距离培训结束到现在差不多有1个月了,这段时间里的实操,更好的帮助了我去体会和理解培训中所接触到的理论。下面的感想选取目前阶段最深刻的两点来帮助我自己做一个梳理。

从自己的培训心态看家长接受新事物的心态

我之前在一个趋于成熟的少儿英语教育职场摸爬滚打了3年多,从普通教师的岗位到旗舰店校长只花了1年。职位迅速的升迁带来的必然是巨大的压力和成长的伤痛。但是现在回头来看,我很庆幸自己经历了那样一段痛苦的岁月,它让我现在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创业过程的任何艰难困苦。在那样的一个快速扩张的机构,我得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培训,也让我明白了想要在培训中收获成长,必须保持一个“空杯”心态。

虽然我在培训前已经对安妮妈妈的理念有所了解(我原来的机构也非常认同安妮妈妈的理念,并向家长推荐《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对很多教学上的方法,理念根基我是一听就懂,但我还是在去培训之前就不断的提醒自己,将心态摆正,把以前所知道的所了解的东西暂时掏空。有了这样的“空杯”心态,我在培训的时候很少受到以前某些观念的制约,接受起来就比较快。每天培训完之后仔细琢磨,能够将以前所接受到的知识和现在的进行对比,完善并补充,再用工作的经验进行论证,很快就能够发现安妮妈妈的理念是正确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基本上没有过徘徊和疑惑。

但我发现有一部分来培训的学员,是在传统教育行业很有经验的教师,或者是在其他机构里教过绘本或自然拼的老师,他们的疑问很多,而产生这些疑问的根源,我觉得都是因为受制于之前的工作经验,或者已经有些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他们总会带着他们的经验和理论来质疑。在当时我就想到,也许以后我所接触的家长们也会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果不其然,这将近1个月的实践中,还真让我遇到了这样“矛盾”家长。他们部分认同或者接受理念,但真正实操时,依然会情不自禁地用他们之前的那一套教育方法去束缚和判断孩子。

比如现在我们举行的磨耳朵活动中,有的妈妈在陪孩子看动画的时候,就用自己是否能看懂整个动画片的情节的标注来判断孩子。她发现自己有些情节都不能完全理解,更何况孩子呢?于是就三番五次地要我们提供动画字幕以便能跟孩子去复述动画情节,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并没有提出需要字幕的帮助)。有趣的是,其实这些妈妈是比较赞同“学语言要从听起步,磨耳朵能帮助孩子形成地道的语感和发音,为阅读及英语思维打下基础;磨耳朵前100小时是解决孩子的排斥问题,建立兴趣的;孩子在前,妈妈在后”。可一旦实操开始,孩子对动画里面有些词汇不理解,不能完全看懂等等问题就会成为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很明显,是妈妈依然用传统英语教育的概念“听就是精听,就要听懂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去要求和判断她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观察孩子的需要,可见,英语启蒙真正的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该是多么到位的总结。我们现场培训的老师,细想起来,所有的问题其实也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

我对儿童观的理解

这是我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一点。我清晰的记得,我以前做老师的时候,接过一个二手班(5-6岁的孩子),家长一开始觉得我是新手,并不能接受我。但仅仅2个月,家长们就成了我的“忠实粉丝”,原因只有一个:孩子们喜欢上我的课,并且孩子们的英语有很大的进步。我对这些孩子们只做了一件事:尊重他们的兴趣和个性。在我的课上,孩子们不用特别的按照学校要求的那样坐成一排,他们可以坐在地上,可以坐在桌子上,有的时候甚至我也跟他们一样坐在地上一起读书。有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就给他多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有的孩子内向但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就在游戏环节多让他和我一起互动;他们不喜欢课件里的某些课文,我就不强迫,而是找能达到相同训练目的的其他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来代替……

其实我当时并没有“儿童观”的概念,只知道不能一味的去强迫孩子们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在那个班级里收获的孩子们对我的喜爱以及家长的认同,让我对自己的这一做法非常有信心。可是过了几个月当这些孩子们升学了,与其他班级的另外一些孩子合并成一个大班时,我的这一做法却受到了质疑。当时与我一起带班的另外一个老师是非常强调“课管”的,孩子们被训练的在课堂上十分有纪律感,对老师有天生的敬畏感,不会去主动表达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于是,孩子们在我的课上和那个老师的课上的表现形成了惊人的对比:我的课上孩子们笑声不断,很自由的用肢体和语言去表达当下的每一个情绪;在另外一个老师的课上,循规守矩,一板一眼,连回答问题都整整齐齐。来自合并班的家长们认为我的课堂过于散乱,我对孩子们没有震慑力,向主管投诉希望换掉我。最终,他们如愿以偿了。但是过了不到3个月,这些孩子们便陆续出现了厌学,不愿来上课,回家不想听英语,原本对英语有兴趣的孩子也开始出现了排斥的心理。

现在仔细回想,我想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那位老师没有遵循儿童观。一个精彩的课堂难道就是以老师为主角的演讲么?其实课堂更该是学生展现魅力的舞台。中国的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是很不平等的,觉得孩子很多行为是无知的表现,对儿童颐指气使,强行把成人世界的东西搬到儿童脑瓜里去。由于不了解儿童,只是将成人的东西硬塞给儿童。儿童观说起来容易理解,可是要做到,真心很困难。我之前工作的机构,是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不管孩子是否曾经接触过英语,去到那个环境,听到的和看到的全部是英文,所有的老师都被禁止说中文。我曾经认为这是很好的,那样可以最大化的给孩子提供英文环境,不断浸入。可是当我接触了安妮花的儿童观之后,我恍然大悟!也许正式因为我那样做了,所以我教过的某些对英语学习不怎么积极并显得内向的孩子,是我扼杀了他们对学习英语兴趣。也许某些时候他们是很想表达自己,很愿意在课堂上互动的,可我总强调“English only”,孩子们被禁止说任何的中文,一旦开口说了就要受到处罚(如擦掉一颗他得的星星),所以他就退缩了,放弃了。现在看来,在孩子英语启蒙阶段,是否全英文授课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根据他的个性他的喜好提供相应的资源,先让孩子喜欢上英文,爱上英文,觉得英文很有趣,并且在跟老师进行互动的时候有成就感,不会觉得学习英文是一件很难很难,他完全征服不了的事情。

这次我们在做磨耳朵活动启动仪式的时候,我们就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就跟家长们分享了对儿童观的看法。我们在给孩子们挑选资料的时候,也根据前期对孩子基本情况的调查选取了不同的资源(为了保证circle time的质量,某些资源相同,然后根据孩子的喜好挑选不同的部分)。看得出来,能来报名参加活动的,都对我们个性化的提供给孩子不同的资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也愿意去尝试不去“控制”孩子,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我相信在后面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能够慢慢建立起兴趣,而我们也能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去理解儿童观并运用到教育工作的点滴中。

结语:做少儿教育产业比做成人教育难,她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耐性。而我们作为少儿英语教育产业中还比较新的理念(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说),更难一些。但同时我也认为她是一条非常光明的,能让我创造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道路。每当我去回看以前做老师时给孩子拍的上课的视频,从里面看到他们点滴的成长,都还是会眼眶一热。虽然现在刚刚起步,但随着课程的开展,我想我在培训中接触的知识,能够慢慢在实践中越磨越清晰,最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真心感谢安妮妈妈在培训期间无私的分享和给予的帮助,希望我们能跟安妮花这个品牌共同成长。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Copyright©2020 北京安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46565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0648号